这是一支只有26人的团队,这个团队里共有16名中共党员。 26人的团队用精神的力量书写着轻院史册上最为动人的传奇,16名党员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 他们,就是战斗在新校区建设一线的指挥部的同志们。 自从来到新校区建设工地,他们就选择了艰苦、寂寞与奉献。这里,除了风雨和漫天的黄土,就是满眼的脚手架和穿行忙碌的建筑工人。都市的喧嚣与浮华似乎与这里远隔重山。尤其是近几个月来,他们能够亲近城市生活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作为新校区建设总指挥的钟读仁副院长,黝黑的面孔,疲惫的神色,一身的黄土,巨大的工作压力,长达10个多月的“攻坚战”,让他如今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老农。进入8月份以来,大多数同志几乎很少回家。因为在他们工作日历上,每一天都经过了精心打算。而到了最近几天,时间已开始用小时甚至分秒来计算。为了确保9月2日学生入住,很多同志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李金池副指挥三天两夜只睡了不到四小时,其实那四个小时又哪里睡得着,只不过是躺在床上静下心来理理头绪,想想还有哪些工程进度没有完。直到9月2日早晨5时35分,12#、13#、14#三栋宿舍楼的自来水才试水成功。因为他心里明白,14#楼今天要入住800余名学生,他们一路风尘,孩子们到了“家”是要洗洗手、洗洗脸的,没有水怎么成!但提到今天的入住,李金池还是忍不住哽咽了,一方面是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经过指挥部所有同志的艰苦努力,8000名学生按时入住已经毫无问题;但另一方面,太多的遗憾让他难以释怀,供电、供水、道路以及运动设施都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离党委的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也许是上天的故意刁难,今年暑期称得上暴雨的竟有15场之多。但屈指算来,从去年11月11日学校党委对指挥部进行调整,到学生入住也不过10个月的时间。在建设者那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让每一天延长。吃住在工地,节假日已失去了意义。几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同志,为青年人作出了表率。公茂才、李瑞昌、高鹏等几位老同志表现出来的忘我的工作热情让一些青年人都感叹不已。他们经常长达一个多月留守工地,以建设工地为家。为检查督促工程进度,公茂才同志几乎每天要步行近20公里。高鹏是一位从事审计工作多年的同志,在他的心里学校的利益高于一切,严谨的作风让工程队感佩不已。一些同志家里孩子中考,但却不能回去为孩子哪怕补习一次功课;有的同志妻子住院需要手术,他甚至不能为术后的妻子陪一天床就匆忙赶回工地;有的家里有年迈老母需要照料,有的家里孩子尚小,但在他们的心中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建设新校区的分量更重。党员同志率先垂范,普通群众也不甘落后,指挥部所有成员都拧成了一股绳,在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山东轻院的希望和未来。刘景涛同志在指挥部工作不久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喜迎学生入住时,他也即将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而处于党员预备期的吴航周同志则经受住了考验,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合格答卷,而今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 10个月,在建工程35.3万平米,交付使用19.7万平米,可以基本满足8000名学生的学习、生活之需。简单的数字却为我们透示着一段艰辛的历程,诠释着一种令人敬仰的精神。徜徉在新校区,一座集智能化、园林化、人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开放式校园已经容颜初显。我们怎能不欢欣,我们怎能不骄傲,我们又怎能不感动! 漫步在新校区宽阔的马路上,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当我们沉浸在幸福与喜悦里时,指挥部的同志们却无暇体味这种欢乐,因为更为艰苦的工作还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