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伏流火、暑气蒸人的时节,从海滨城市青岛传来了一个令人清新的消息,我校皮革专业兼职教授、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全杰利用暑假在青岛制革总厂举办了研究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学习班于2004年7月6日开学,8月6日结业,历时32天。 专门为硕士研究生办学习班,这的确是件新鲜事。按说,皮革专业研究生学皮革已经学了六、七年了,还要办什么工艺学习班?令人费解!这次学习班的起因是今年5月在陕西咸阳召开的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上许多企业和高校反映,近几年来皮革高等教育在“厚基础宽专业”的口号下出现了轻专业、轻实践的倾向,许多毕业生学了四年皮革竟辨认不清皮革品种;还有些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到手仍不会独立制革,“学皮革的不会做皮”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专业基础不牢靠,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改行它业,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又造成行业的人才流失。听到这些反映,作为皮革专业研究生导师的王全杰心情十分沉重,为皮革行业科技后继人才的状况而深深忧虑,经与我校皮革专业协商决定自筹资金专门为研究生办一个增强动手能力的制革工艺学习班,为研究生补上这一课。 决心一定,说干就干,这是王全杰老师的性格。学习班地点选在何处?最好在皮革品种比较齐全、气候较为适宜的青岛制革总厂。王老师找到青岛制革总厂,同是研究生毕业的王忠先厂长一听来意二话没说,“王老师,这是一件对全行业有利的大事,我们青岛制革厂支持您”! 王全杰为学习班提出的指导方针是“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围绕着绵羊皮服装革和山羊皮鞋面革两个品种,分成四个批次,从生皮到成革每道湿加工工序都由学员独立完成。在工作中他们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讲解工艺,以图使学员掌握操作要点,懂得工艺控制,最后达到自己设计工艺、独立制作皮革的水平。为了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增强感性认识,除了王全杰本人讲课以外,还特别从生产车间聘请了5位各具特长的工程师和技师充当导师,结合实践讲解工艺理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学员可以完成从生皮到成革四个循环的工艺实践。 为了培养学员的吃苦精神,学习班开学第一天,王老师就带领大家掏下水道,挖臭水沟,清理厂内杂草。由于下水道堵塞,学员段宝荣就挽起袖子,用双手去掏那些又黑又臭的污泥。学员们的行为,得到了厂内工人师傅的认同,他们夸赞说这帮研究生没一点架子,个个都是好样的。由于和工人师傅感情上的接近,为他们的实验和工作带来了方便,星期天学员们加班做实验,工人师傅自觉来到厂里,帮他们修理设备、解决水、电、汽供应等问题。在生产实践中,许多技术诀窍,工人和技术人员都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 这种别开生面的学习班得到了我院及陕西、郑州等三所院校皮革硕士点的热烈响应和积极配合。利用各种途径得到消息的在读研究生纷纷与王全杰老师联系要求参加。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学习班只能忍痛割爱,选取少量的研究生参加。来自我校及陕西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共9名研究生获得了机会,他们有的是王全杰老师的研究生,有的是其他导师的学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珍惜机遇,学点制革真本事。 当得悉有的学员因家庭困难拿不出到青岛的路费时,王全杰老师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即所有学员全部免费,往返路费、吃饭、住宿、材料费、实验费统统由学习班支出,学员只要保证好好学习就行。这一政策对于囊中羞涩的研究生来说无疑如雪中送炭。 据悉,专门为研究生办这样的学习班在我国皮革行业甚至其他行业还是第一次,没有先例可供参照和效仿,自然困难不少。但“班长”王全杰和学员都有一种神圣的行业责任感和凡事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他们能借助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将学习班圆满办好。经过33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学习班于8月6日胜利结业。在简单而隆重的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个个激动万分,纷纷向导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说,工科学生就是要培养动手能力,真刀实枪干一个月,比纸上谈兵比划半年收获都大,这一个月对终生都是有益的。学习班领导小组组长王忠先总结说:“从这期学习班我看到了工程学科的教育方向;从你们这批学员身上我看到了皮革工业的希望。” 为研究生举办增强动手能力的学习班在全国皮革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徐永先生指出这样的学习班对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中国皮革信息》报详细报道了学习班的消息,并以“互动-我说-拯救皮革”为题开辟专栏对该学习班的意义展开讨论。据悉王全杰教授曾表示若财力和精力允许明年暑假他还要再办一期。